畲族吴大元村:风情多姿的三月三乌饭节

2025-09-22 08:15历史文化

 

对山歌

舂糍粑

吃乌饭

乌饭节共餐

端乌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传统的重大节日乌饭节,乌饭节也是个风情节。这天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畲族吴大元村,热闹、精彩多姿。畲族村民男女盛装亮相,舂糍粑、做乌饭、对山歌,喜庆节日。丰富别致的畲乡民俗同时吸引了镇内外人士前来参观、感受、品味,大饱眼福、口福。舂糍粑与汉族传统的一样,都是木制大锤一锤一锤捶打出来的,但这一锤,没有力气可坚持不下去。参观的人,眼馋手痒,难得机会,都争着试一试,露一手,体验传统美食制作的辛苦和风味。虽然这舂糍粑与汉族的没两样,但也不多见了,捣一下舂糍粑,还是令人过把瘾。那做成的糍粑,粘、脆、香、甜,味美可口。

做乌饭、赏乌饭、品乌饭,是一件又令人十分开心的事。那乌黑发亮的乌饭,可真令人嘴馋。乌米饭是畲民从山地里采来野生乌稔树的嫩叶,置于石臼中捣烂后用布包好放入锅中浸熬,然后捞出布包将白花花的糯米倒入乌黑的汤汁里烧煮成了饭。吃一口清香糯柔,细腻惬意,别有情趣。

“三月三”最令来客兴奋的,还是人群中丰富多彩的畲民服饰。这一天,山里人穿上畲民族最漂亮的服装,在外人面前亮相。畲族男女对山歌。吴大元畲民来到翠绿漂亮毛竹林放歌尽情对唱。歌词涉极广泛,在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歌声婉转悠扬,唱出了畲族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大家沉醉在一片欢乐、淳朴的乡情之中。

整个乌饭节丰富多彩,不仅畲族村民兴高采烈,客人更是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在现场客人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拍下着动人精美的场面,有的还不忘与畲民合上一影留念。乌饭节展示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美的畲族文化,唱出了畲汉民族团结共进和融融和谐的当今大好世界、美好生活。

(稿件来源: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政府)

  • 福建举办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表演“打抢担”郭筱彦摄 3月24日,由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省文化厅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福建省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在福建宁德福安市隆重开幕。在福建,“三月三”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已经成为..

    2025-09-22
  • 海峡两岸同胞欢度三月三乌饭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宣布2012第6届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暨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开幕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授牌,景宁县委书记林康接牌2012第6届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

    2025-09-21
  • 共度“三月三”,诉说民族情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苗族、畲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此期间,这些民族的同胞都会举办各种活动,以独特的方式隆重庆祝自己的节日。在海南,阳春三月,吊罗山下,陵水河畔,山为媒,海为证,山水相约,共襄盛举。3月23日晚上8点,海..

    2025-09-21
  • 三月三歌节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有人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

    2025-09-21
  • 农历“三月三”探寻福建畲乡民俗记忆

    畲族民众在现场捶打畲族传统小吃糍粑。公园里随处可见的畲族民众原生态对歌。24日下午,福建宁德福安市富春公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福建省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民族文化游园活动”在此举行。畲族历史文化展、畲家小吃、畲族银器、畲族..

    2025-08-30
  • 嵩溪畲族圆冬节

    编者注:“圆冬节”又称“加冬节”,为畲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一般在“立冬”日,各村又有差别。节日期间,畲族人家杀鸡宰羊,并加滋补草药烹煮,合家饱食进补,俗称“补冬”。在清流莲花山下的嵩溪镇,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

    2025-08-29
  • 白马藏族风情

    四川绵阳平武县西北部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4个藏族乡镜,聚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称白马藏族(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白马氏的后裔)。他们的服饰十分独特。不论男女,头上都戴一顶盘形、圆顶、荷叶边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毡..

    2025-08-11
  • 壮族“三月三”将至 南国壮乡榔声阵阵迎歌节

    “壮家木榔壮人敲咧,振臂挥杵敲起来啰……”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的1000多名壮族儿女穿上了节日的盛装,用欢快的歌声和豪迈的打榔声迎接即将到来的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天等县地处桂西南,壮族人口占到了全县总人..

    2025-08-07
  • 畲族凤凰装有什么样式及特点?畲族凤凰装简介

    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叫凤凰装。畲族妇女首饰畲语称“gie”,旧时是结婚始戴,以后凡出门或节日时戴,..

    2025-07-28
  • 畲族打尺寸的历史由来是什么?畲族打尺寸的故事

    居住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畲族人民在“二月二”歌会和平时空闲的时间里,都喜欢打“尺寸”。“尺寸”的打法是这样的:许多人在空场上围成一个大圆圈,一人站在圈内,手持一根一尺多长叫做“尺”的小木棍,还有一根筷子长短叫做“寸”的小..

    2025-07-28
  • 安徽境内畲族特殊的结婚习俗

    畲族分布在安徽省宁国县千秋关一带,约1000余人。20世纪初,由浙江景宁县迁来,最初隐居深山老林,后逐步移居平地,与汉族杂居。他们的婚俗世代传承,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通婚范围:一般不与汉族通婚。在畲族内部,同姓近亲不婚,同姓不同香炉..

    2025-07-18
  • 畲族历史发源是什么?畲族习俗简介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

    2025-07-06
  • 畲族头饰有什么特色及样式?畲族头饰简介

    畲族头饰因年龄、地区而有差别。一般妙龄少女的头发是用红色绒线掺在一起编成一条辫子,缠盘在头上,做成圆形状,前留..

    2025-07-06
  • 畲族历史起源是什么?畲族发展简介

    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勤劳勇敢的民族。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说;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其..

    2025-07-06
  • 畲族的地区文明 畲族传统文化介绍

    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至迟在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以广东省潮州凤凰山为中心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广阔的空间已有比较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畲族先民。汉文献称之为'蛮','南蛮','峒蛮','峒僚','百越','山越'等。'畲'字有'垦田而居者'..

    2025-06-06
  • 冬节,畲族的老人节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古诗说:“阴极之至,阳气乃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这一天在北半球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冬至后白昼又一天天变长。正如民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意即冬至节后..

    2025-05-14
  • 神秘的达腊彝族风情

    地处广西那坡县城厢镇西南方约18公里处的达腊屯是一个彝族村寨,这里有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民俗风情,魅力四射的服饰和饮食文化。近日,在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里,达腊屯榜上有名。据资料记载,达..

    2025-04-28
  • 畲族节日—乌饭节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乌饭节。每逢节日,福建十邑地区畲民便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蒸煮乌米饭,祭祀祖先。传说唐高宗时,畲族有人叫雷万兴的英雄,领导畲民反抗压迫。有一年,他们被官兵围困在深山里,粮食断绝,处境艰难。当时地冻天寒,野外..

    2025-04-24
  • 畲族饮食文化特点

    畲族是一个散居在我国东南闽、浙、赣、粤、皖五省部分山区的少数民族。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公布,目前畲族总人口数达60余万。畲族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人民勤劳勇敢,民风纯朴。畲族传统饮食文化之特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隋唐之际,..

    2025-04-08
  • 畲族与妈祖文化

    在福建,妈祖信仰不仅在汉族社会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在东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也有重要影响力。据畲族学者蓝兴发的研究介绍,福建闽东地区的“畲族也拜妈祖”,在畲族社会里长期流传妈祖济世救民的故事。妈祖文化对畲族的服饰及节日习俗都产..

    2025-03-15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