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之前的一些历史脉络

2024-06-26 08:24历史

这几天来,每日早上雷打不动的读(抄)起了《古文观止》,但很快发现人名、地名、年代、事件都云里雾里,若只看故事本身,虽也能讲出一番道理,但是又容易说得太空太泛。

而之所以云里雾里,是因为对那时的历史缺少了解。古文观止开篇即春秋左传,因为是选编,所以缺失了左传里按年代月份记录的事件表,人物、事件就会很割裂;而人物从哪里来,也就是春秋之前的时代大背景又没有交代,像“郑庄公何许人也,为何他说祖上新建的城邑?”都不得而知。所以在背景和时间线上都缺少材料支撑,这对于吴楚材这样饱读经书的人不在话下,我等后人便要下些功夫。

下功夫的切口就在于回归历史本身,一条是厘清时间线,一条是查阅相关史料文献。

厘清时间线

厘清时间线可以借助百度百科和百度星图,查找西周,就会把西周历代君王的名字、谥号、在位时间、血缘/人物关系、关键事迹一一告知。

在时间线上,西周共12位君主,从姬发在公元前1046年于牧野大战商纣、建立周王朝开始,经周成王(姬发之子、13岁即位,周公旦辅佐)、周康王两代四十多年的“成康之治”让周日益强大,到在位五十多年、在上古故事和盗墓故事里广为人知、令人艳羡的周穆王因不断出征周边民族而使周天子日渐失去威信。

而周穆王多次出门旅游带来的财政压力让他的子孙几代都无法翻身,他的儿子周共王只能靠拿封地赏诸侯大夫,结果是疆域越来越小;孙子周懿王生性懦弱,沦落到被外族犬戎等侵犯而还击时差强人意,被迫迁都两次,诸侯、百姓纷纷不满,加上天灾无助,在位八年就抑郁而终。

懿王死后,他的叔父周孝王夺了君王之位,是西周史上第一个不按照周的“嫡长子继承制”而登上王位的君主,司马迁在史记里也只用两句话记录了孝王——“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而孝王之所以成为“孝”,在于他于国难危机之时力挽狂澜外族归顺、整顿内政严肃宫纪恢复礼制。孝王任用申侯不费一兵一卒征服犬戎,而在识人方面孝王见非子这个人精明能干、善于养马,于是让他为王室养马,这对强军提供了重要保障,有效抵御了外族人的觊觎、威胁。而非子也因为养马有功,受封于秦邑,建立秦国,号称秦嬴。而他就是未来统一六国的嬴政的先祖。

可惜孝王未完成大业,中道薨。由当年被夺王位的太子即位,是为周夷王。他在位时已处周下行衰落期,诸侯国互相攻伐、不来朝贡,楚国国君更是效仿周天子,给自己的孩子们分封为王。而周夷王自己也有听信谗言烹杀齐国国君齐哀公的事情。

后经周夷王之子周宣王姬静重整朝纲、效仿文王遗风,任用贤人能人,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时刻。可惜晚年的他昏聩霸道、滥杀大臣,加上几次出征大败,干涉鲁国内政,使他终失信于诸侯、臣子、民众。传闻他被杜伯的冤魂射杀而死。

最后一位西周天子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了。周幽王在位时,西周都城镐京地震,泾河、渭河、洛河三川皆震、干涸无水,岐山崩塌。再加上他不理朝政、任用奸佞之人,更是宠溺褒姒,废掉申后,致使申后父亲联合犬戎等国,一举杀掉了周幽王,终使西周灭亡。

与他一同被杀害的还有一人,就是他的叔父郑桓公,也就是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在司徒任上时,对周民和协安抚,深得人心。后来见周幽王沉迷褒姒,便为子孙早做打算,迁到洛河以东、黄河以南。所以郑庄公说他的城邑是新建的城邑,到他这一代不过几十年。

史料文献

关于西周的资料甚是寥寥,有周易、尚书中部分内容是西周作品,还有一部非常经典的耳熟能详的——《诗经》,其中雅、周颂、还有十五国风中的豳风。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

所以搭配着诗经,去读左传、古文观止,又有很多可以明白的了。

比如卫国卫庄公的妻子庄姜,左传说,“庄姜美而无子,卫人为赋《硕人》也。”硕人是什么,就是诗经里卫风中的一首诗。其中你一定知道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出自这里。

如此一来,是不是觉得亲切了许多。

所以,当有了时间线后,我们大概了解了这个发展的脉络,像一棵树有了枝干。而诗经和左传里的故事,就像叶、像花。而我们就像树下纳凉的孩子,在夏日的风中,听他们诉说那“原史时代”的故事。

公众号:小童梦画

  • 诸葛亮舌战群儒是真的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对舌战群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和诸葛亮在当阳长坂溃逃的路上,遇到了孙权..

    2025-07-14
  • 鸳鸯戏楼的历史由来是什么?鸳鸯戏楼建筑结构

    双面戏楼,建于清雍正四年。因两台共用一顶,故称“鸳鸯戏楼”。戏楼为正方形,卷棚顶,砖木石结构,中间有带槽的石柱..

    2025-07-07
  • 佤族木鼓的历史由来是什么?佤族木鼓样式简介

    木鼓,是佤、高山、苗、侗等族敲击体鸣乐器。历史久远,形制古朴、发音低沉,应用广泛。流行于云南、贵州、台湾等地。..

    2025-07-06
  • 畲族历史发源是什么?畲族习俗简介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

    2025-07-06
  • 畲族历史起源是什么?畲族发展简介

    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勤劳勇敢的民族。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说;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其..

    2025-07-06
  • 仡佬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仡佬族习俗简介

    仡佬族,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仡..

    2025-07-05
  • 拉祜族的历史起源是什么?拉祜族发展简介

    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哥搓”、“缅”、“目舍”、“苦聪”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约80..

    2025-07-05
  • 拉祜族的历史发源是什么?拉祜族饮食习俗简介

    拉祜族,人口有411476人。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地..

    2025-07-05
  • 水族历史简介 水族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

    2025-07-05
  • 西汉一位将军只打过一次胜仗,却影响了历史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对于广大中华儿女来讲,为了心爱的祖国,可以舍生取义。国家这么多年,在外界政策上..

    2025-06-27
  • 历史解密:元、明、清三朝的服饰风格是怎样的?

    时代发展的不同,服饰和各种生活习俗也会不同。元明清三朝有两个朝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服饰风格也和历朝代不同..

    2025-06-26
  • 昆明方言的历史典故

    哭咪拉苏昆明话里甚至有一些古老的外语,比如说一些昆明人把钱叫做“得啷”,这是古波斯语里对钱币的称呼。是西域民族进入云南带来的语言。本土少数民族语言进入昆明汉语方言的就更多了,昆明人把吃的肉叫做“嘎嘎”,形容人流泪“哭咪拉苏”..

    2025-06-23
  •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上个世纪80年代,京剧艺术步人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方面,舞台上仍然持续着“文革”后复苏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由于京剧自身和客观文化环境的变化,对于京剧前景的优患意识渐渐浓了起来,直至出现了是否存在危机的争论,振兴成为了众说纷..

    2025-06-21
  • 历史上官品服色制,是如何发展又是如何没落的?

    还不知道官品服色制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黄色代表..

    2025-06-20
  • 为什么说武王伐纣只用了一天?历史上有怎样的记载?

    武王伐纣,这段历史很多人都听说过,还有专门为此写作的各种古典神魔小说、现代翻拍的影视剧,尤其是整日坐着钓“鱼”..

    2025-06-16
  • 揭秘:隋唐帝制对历史到底影响有多大?

    武则天统治过后,关陇贵族遭受重创。此后,官僚集团走向崛起,并有演变为军阀、地主地主阶级,不仅垄断相当部分中央财..

    2025-06-15
  • 历史解密:谈谈明代宫廷那些整容太监的事儿

    这里说的“整容”,并非我们现在通常理解的意义,而主要是指梳头、结发、修指甲之类。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十二月十..

    2025-06-07
  • 居住在云贵高原的仡佬族 仡佬族的历史发展过程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包括遵义、仁怀、安顺、关岭、普安、清..

    2025-06-07
  • 汉族的发展历史 汉族有什么饮食习惯

    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海岸,有一块古老的土地,她自西向东,地势逐渐降低,形成三大阶梯。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耸立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的山峰,以珠穆朗玛峰为世界之最。第二级阶梯是从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

    2025-06-07
  • 京剧历史 History of Peking Opera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

    2025-05-29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