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教的建筑艺术

2025-09-16 08:21历史文化
欣赏道教建筑,首先要了解中国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曾和儒、佛并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教以先秦的道家学者老子为教主,称“太上老君”。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为主要经典。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这也是道教不同于佛教之处。经过历史变迁,道教发展为今天的“全真”和“正一”两派。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古代中国传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也是他们隐居、修炼之处所。道教建筑的布局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靖”(道教信徒所居之处)和“治”(道教修炼和朝礼之处)的布局;以“天尊殿”为中心的建筑布局;以“三清殿”为中心的布局。但它们共同特点非常清楚,这就是南北中轴线上设正殿建筑,东西两侧设配殿建筑及其他附属设施。道教建筑的传统形式道教建筑,又称宫观建筑,所以道教建筑文化,实际上也是宫观建筑文化。道教宫观多为我国传统的群体建筑形式,即由个别的、单一的建筑相互连接组合成的建筑群。这种建筑形式从其个体来看,是低矮的、平凡的,但就其整体建筑群来讲,却是结构方正,对称严谨。这种建筑形象,充分表现了严肃而井井有条的传统理性精神和道教徒追求平稳、自持、安静的审美心理。这种以单个建筑组成的院落为单元,通过明确的轴线关系串联成千变万化的建筑。群体使它在严格的对称布局中又有灵活多样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不影响整体建筑的风格。这种有机组合成的群体建筑,一步一步地向纵深方向展开,依次递进,突出了建筑空间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加宏伟壮观。其组合原理与建筑样式,与宫殿、佛寺,宅第大体相同,不过道教因为讲“观星望气”所以多楼阁,如望仙楼、聚仙楼、万仙楼、梳妆楼;如灵宫殿、三清殿、玉皇殿、三官阁、三茅阁、文昌阁、真武阁、斗姆阁等。并常用戏台“酬神演戏”,戏台又往往与山门结合,上为戏台,下为山门。  道教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道教建筑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与神仙信仰密切相关,最突出的是以其所信奉的神仙的神位来确定宫观殿宇的规格、大小和装饰;其次,与传统哲学观念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布局、体量、结构等方面,与传统的阴阳五行和八卦及天人感应等哲学观念紧密联系;再次,与其宗教教义密切相关,道教建筑布局,可以聚四方之气,迎四方之神,也有利于区分长幼尊卑;最后,与民俗密切相关。建有客堂、食堂、茶社、住宿部、歌舞楼、亭子、小卖部等,以供人们社交、游览、食宿、娱乐、休闲、交流、交易。不少宫观还开展“花会”、“庙会”,形成民间节庆习俗。道教建筑具有丰富的艺术内容,将绘画、雕塑、诗文、书法、篆刻、联额、题词、碑刻、园林等诸多艺术形式融为一体;除宫观建筑外,还仿效佛教开凿石窟和摩崖造像,以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理想和对吉祥如意、福寿和睦的追求。道教建筑文化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是永存的。道教建筑的独特风格道教宫观在其布局、体量、结构上除十分鲜明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思想、建筑格局和建筑方法外,同时也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太上老君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见《道德经》)。“道”为宇宙万物之根本,而人则应当效法大而无垠的宇宙自然。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讲得更加明确:“天与地法,上下相应:天有子,地亦有子;天有午,地亦有午;天有坎,地亦有坎;天有离,地亦有离,其相应若此矣。是故丑未者,寅之后宫也。申者属卯,侯王之婿也。”经中将天地与人事相互对应的“天人对应”思想,是道教宫观建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道教宫观建筑的重要特点。《云笈七签·二十八治》云“谨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申时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治”是五斗米道政教合一的管理机构,也是早期道教祭神之场所,它的建制便是按照天象方位之原则而设立的。后来的道教宫观便本着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的思想,顺乎“自然”之规律来建造。道教宫观根据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即天南地北,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的布局,使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都设在中轴线上。两边则根据日东月西,坎离对称的原则,设置配殿供奉诸神。这种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尊者居中”的等级思想。对称的建筑也表现了追求平稳、持重和静穆的审美情趣。在大的丛林,道众住房多在宫观之东部。按照阴阳五行思想,东方作青龙,为木,属阳,正符合道士修炼达到“纯阳”,返还于“道”的目的。西跨院则为配殿,或是作为云游道众和香客们的临时客房。大多数宫观的建筑格局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道教认为这种格局对应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大的宫观由数进四合院、三合院纵向铺开,层层院落依次递进,形成鳞次栉比的发展势态。道教认为这样可以聚四方之气,迎四方之神,也便于区分神的等级。一些大宫观山门前建有影壁和棂星门,道教认为影壁可以藏风聚气,还有避邪的功能;棂星门是道士们观星望气,迎候神仙之处。又有说法,棂星门为宋人祭祀灵星之坛。因道教宫观多建于山中,故其大门称为“山门”。山门多为3个门洞,这样既符合对称的格局,又寓示进山门,过了三界(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才称得为真正出家道士。另外宫观建筑在用色和装饰图案也有自己的讲究。道教建筑的建筑规格道教宫观的建筑规格与其所供奉神仙的神阶及封建帝王对道教的是否崇奉有着密切的关系。道教是多神教,有着庞大的神团体系,神仙中的长幼尊卑区别也是十分严格的。早在南朝梁时,著名道教学者陶弘景撰写的《真灵位业图》,就是专门记述道教神仙排列次序的。根据《真灵位业图》所记,神仙世界分为7个等级,每阶设有一中位主神,左右,配有若干诸神,道教认为这些等级不同的神仙居处,也与人间帝王将相居住在不同等级的宫殿、王府、官邸是一样的,故道教宫观建筑也有等级差别。在世俗世界中,中国古代建筑可分为殿式建筑、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3个等级。殿式建筑即宫殿式样,是帝王后妃起居之处;大式建筑低于殿式建筑,不许用琉璃瓦,不许描龙画凤,其斗拱、屋顶、基座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限制;小式建筑即普通民房建筑。奉祀道教的天神、帝君,或受到帝王敕封的庙宇多为殿式或大式建筑,一般供奉地方神或专用于修行的小庙,除少数庙宇为大式建筑外,多为小式建筑。例如供奉三清、四御、玉皇、五岳、真武等神仙的庙宇和殿堂多是殿式或大式建筑。奉祀东岳泰山神的岱庙,“秦时作畴”,“汉时起宫”,唐时增建,至北宋宣和年间,岱庙的规模已是“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主殿黄瓦朱甍,回廊环绕,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其他四岳、主庙,包都是红墙黄瓦,殿、寝、堂、阁、门、亭无所不有,与帝王宫殿无异。另外,道教宫观的规模、规格还与历朝帝王对道教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多数道教宫观的建筑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即以木架为骨干,墙壁用砖砌,用瓦盖屋顶,而墙壁隔扇仅作为内外间隔之用,不负屋顶重量。这种木架结构是在柱顶架梁,再于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后一层梁上立脊瓜柱,搭成一个木构架。在两组构架之间,用枋横向连接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再装檩,这些檩除排列承托屋面重量的椽子外,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殿式建筑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用以承托梁头、枵头和支撑出檐的重量,出檐越远,斗拱的层数也越多。斗拱除负重外尚有装饰作用,同时斗拱层数的多少也是衡量建筑等级的标准之一。大多数殿式殿堂用斗拱建歇山重檐屋顶。屋檐伸出深远,且向上举折,加上鸱吻、脊饰,形成优美而多变的曲线,使本来沉重的大屋顶变得透逸典雅。尤其是在直立厚重的墙壁和殿宇下宽阔的月台,或是崇台的衬托下,使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庄重和稳定;形成了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传统的道教大型宫观的建筑规制为,中路宫观前建影壁,然后是山门、幡杆、钟鼓楼、灵宫殿(有的背后为戏台)、玉皇殿、四御殿、三清殿,还有各自的祖师殿(并有献殿在其前)等。两侧有配殿、执事房、客堂、斋堂和道士住房等。大的庙宇有东西跨院。帝王敕封的大宫观前建棂星门、华表、石狮等。华表,上古称为“谤木”,后又称“华表木”,相传是尧舜时为纳谏而设。后世华表成为宫殿、陵墓的标志,偶尔也见于桥头。一般小庙是不得建华表的。帝王宫殿、陵墓的华表柱上雕有云龙,而道教宫观前的华表多为八角柱体,浮雕多为祥云或八卦图案。多数宫观山门前有一对石狮。狮为百兽之王,放在门前以示神威。东边为雄狮,左蹄下踏一绣球,俗称狮子滚绣球,象征混元一体和无限神权;西边为雌狮,右蹄下踏一小狮,俗称“太师少师”,象征道门昌盛。现存多数宫观、道院的建筑体制是不完整、不严格的。也有不少宫观依山势而建,也不可能完全符合规制。(作者:张大志中国航天建筑设计院上海分院院长)
  • 道教宫观的壁画艺术

    永乐宫壁画我国壁画历史悠久,而且在它一产生便与我国古代汉民族信奉的神及神仙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壁画以它所特有的可视形象,再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神的威力和神通,把宗教中深奥的教义变为生动的形象故事,依靠这..

    2025-10-29
  • 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的影响

    窝风桥古代石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一个时期桥梁科技、桥梁美学、桥梁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面貌,因此无论是石拱桥还是石梁桥,它们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技术,更大层面上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道教文化对中国古桥建筑有着深..

    2025-10-29
  • 大足南山道教醮坛造像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道教石刻造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舒成岩石刻为代表。这些道教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道教艺术珍品,民族文化的瑰宝。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南面..

    2025-10-28
  • 首届当代中国名人道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武汉举行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书法作品。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书法作品。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书法作品。武汉长春观方丈吴诚真国画作品。湖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李光富书法作品。11月14日上午,首届当代中国名人道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湖..

    2025-10-28
  • 道教的“神符”和书法艺术

    道教的“神符”是一种特殊的书法艺术符咒是重要道术。许慎《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应邵注曰:“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张晏曰:“符以代..

    2025-10-28
  • 以易经角度浅谈中医

    作为一个学习易经的人,看到一些中医黑,说中医理论是巫术,是随缘治疗,碰上就治好了,碰不上也治不坏。看到这样的评..

    2025-10-20
  • 浅谈大连方言与胶辽官话

    李荣先生(1985)考察认为,广义的胶东地区的方言跟辽东半岛的辽宁以及黑龙江一些县市的方言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最显著一致的特征是“古清入声字今读上声”,因此在其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上述地区划为胶辽官话区。贺巍(1986)、宋..

    2025-10-14
  • 浅谈中国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

    2025-10-12
  • 八卦与八识浅谈

    “八”是很特别的一个数字,如果说将万事万物都简单划分成最基本的元素,来自古代南亚的八识和中国的八卦则最具代表。..

    2025-10-09
  • 泛黄纸卷现道教神仙 或出自武当

    “我收集到一批武当山建造时的工匠稿本,专程到北京请懂行人看了,他们说这东西太珍贵了,我想捐给湖北省博物馆。”近日,河南藏友栗先生致电本报称。前日,栗先生专程来到武汉,称自己愿意将这批“稿本”捐献出来,本报记者遂陪同他前往省博..

    2025-10-08
  • 道教南宗创始人巨型坐像开雕

    浙江天台山道教南宫祖庭——桐柏宫,用一整段高7.5米,直径2.6米,周长8米,重达25吨的花梨木,为道教南宗创始人雕刻巨型坐像。日前,在天台举行了道教南宗创始人雕刻巨型坐像开雕仪式,该雕像将由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天台山干漆..

    2025-10-08
  • 道教声腔艺术与地方风俗完美结合

    在三晋曲坛上,有一种叫屯留道情的曲种,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道教的声腔艺术结合地方风俗,以讲故事的形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日常生活趣事和风趣幽默,成为了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屯留道情”是稀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2025-10-08
  • 《富春山居图》中的道教情缘

    近日,浙江省长吕祖善访台期间,在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会面后宣布,将出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参与明年7月至9月在台北故宫举办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富春山居图》是元朝大画家黄公..

    2025-10-08
  • 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

    2025-10-07
  • 边多:浅谈格萨尔音乐艺术

    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边多 摄影:王舒 边多,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是研究格萨尔曲艺音乐的先驱。今年已七十七岁高龄的他,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依然执着地从事着西藏音乐艺术的研究。我们两次登门拜访时,他都独自一人在屋顶新修建的小阁楼里,苦..

    2025-10-07
  • 浅谈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

    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破除迷信有多方面的含义:其一,不要将西方科学视为终极裁判..

    2025-09-30
  • 鬼最怕什么简单咒语,道教驱鬼灭鬼咒/佛教六字真言

    不管鬼魂是否真的存在,但是自古以来民间的驱鬼大师可不少,在许多人眼中捉鬼大师嘴巴里面都会念着咒语。这种咒语对鬼..

    2025-09-21
  • 历史文化探索:浅谈夏商周三代的服饰特点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除开其他的,当时的手工业及染织业也达到了新的水平。那么夏..

    2025-09-16
  • 无锡道教音乐馆开馆

    作为2010年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十大活动之一,无锡道教音乐馆于4月12日上午在无锡市水仙道院隆重举行开馆仪式,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开馆仪式并剪彩。无锡道乐吸收和融合了江南民间音乐、苏南地方戏曲,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优化,形成了自巳..

    2025-09-15
  • 土家族文化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什么关系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土家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主要以农耕..

    2025-09-12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