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洛阳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洛阳,立于河洛之间,位居天下之中,是中国一座闻名遐迩的城市。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南京、西安、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俯瞰洛阳的形成,可谓是万物造化之大美,成天人共羡之神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洛阳因着北起邙山、南傍伊阙、东贯虎牢关、西控函谷关,群山环绕、洛水孕育、雄关林立,而成为历朝历代王侯将相群雄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说起唐代的城市,有很多我们不能不提,比如扬州、宜州、泉州等。但无论它们如何辉煌,都比不过这古色古香的洛阳。可以这么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登基以来,洛阳以其浓厚的底蕴呈现了中国最本色的模样。 它雄踞“天下之中”,坐拥“八关都邑”美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洛阳基本算得上是除了长安之外,唐朝最重要的城市。而且洛阳的城市与长安一样,也是蜚声中外的古都,历史悠久。若要追溯过去,洛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
洛阳,它雄踞关中大平原,就像一颗辉灿烂的明珠镶嵌在中国大地上。 它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如果说,黄河是孕育中华儿女的摇篮,那么洛阳就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也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洛阳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昌盛。在当时唐人的心目当中,洛阳就是天邑。那何为天邑?套用诗人储光羲的《送恂上人还吴》来解释:“洛城本天邑,洛水即天池。”
虽然从类型上看,洛阳和长安同为古都,但它们又不大一样。长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因此,它更合适做乱世争霸时期的首都,而洛阳地形平坦,可长驱直入,适合做治世时期的首都。除了“天下之中、十省通衢“的美名,洛阳还有个别称——改革之都。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历史上发生的著名改革,多以迁都洛阳为开端。如其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要将都城大同迁至洛阳;其二,隋炀帝锐意改革,意在削弱关陇集团势力,也是以建立一个新的洛阳城作结;其三,武则天要革天命当女皇时,也提出迁居洛阳的看法。所以纵观整个中古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洛阳就是一个改革之都。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娄敬认为:“雒邑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皆为平地,容易受到攻击。反观关中,函谷关、陇蜀一带沃野千里。往南有富庶的巴蜀,往北有胡人畜牧的便利。既可三面防守,向东牵制诸侯;又可掌握渭水通运京师,在东方有变之时,顺流而下,躲避危险。实乃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最后,刘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前往关中定都,这才有了长安城。
所以,从刘邦定都一事,我们便可窥知:古人定都首要因素,必是战略安全问题。因为关中“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洛阳,因其平坦地势,成了个四战之地。这在和平年代,交通发达固然是好。但在战争时代,就大有不同了。所以自汉至唐,虽然在洛阳定都的王朝不在少数。但总的来说,那些强有力的王朝政权,都只是在洛阳周边建立起来而非洛阳里。若一旦需要改革了,他们就会立马就近迁都洛阳。为什么呢?
所以,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应换位思考,正确看待历史,不能拿今人的角度看待古人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个年代,改革要用迁都来打这个时间差,让保守势力与自己的大本营之间做一个地理上的隔绝。所以,说洛阳是中古时期的一个革新之地、改革之地,毫不为过。
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勤劳勇敢的民族。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说;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其..
2025-07-06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哥搓”、“缅”、“目舍”、“苦聪”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约80..
2025-07-05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
2025-07-05哭咪拉苏昆明话里甚至有一些古老的外语,比如说一些昆明人把钱叫做“得啷”,这是古波斯语里对钱币的称呼。是西域民族进入云南带来的语言。本土少数民族语言进入昆明汉语方言的就更多了,昆明人把吃的肉叫做“嘎嘎”,形容人流泪“哭咪拉苏”..
2025-06-23上个世纪80年代,京剧艺术步人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方面,舞台上仍然持续着“文革”后复苏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由于京剧自身和客观文化环境的变化,对于京剧前景的优患意识渐渐浓了起来,直至出现了是否存在危机的争论,振兴成为了众说纷..
2025-06-2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