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过大年 少数民族风俗连连看

2025-04-06 08:34历史文化

吉林过大年

年是最能体现关东风情和关东文化的节日,在吉林这片沃土上,黑色的土地,银白的仙境,炊烟缭绕的暖屋……,纯朴的笑脸,暖暖的热炕,二人转的欢乐。一起动手,包上东北年夜饺子,无限量畅食东北铁锅大炖菜,雪村之夜燃放起夜空闪亮的焰火……

  

 

在晶莹洁白的雾凇树下许下新年心愿,在雪花飘舞的露天温泉洗去疲惫,在原始的冬捕冰面渔猎欢歌,在无际的林海雪原滑雪驰骋。

冬游吉林,天天过年。在吉林,流传着千年的俗语:“过个大年,忙乱半年”,从入冬到过年,天天都年事忙。杀年猪、祭灶王,剪窗花,写对联,蒸干粮,包饺子,燃焰火,放烟花,其乐融融。

朝鲜族民俗  

延边州是朝鲜族最大聚集地,居室以四面坡,白灰墙,有房无院,过门坎就是平地炕为特点。饮食以大米为主,打糕、冷面(长寿面)、泡菜、米酒(马格利)。服饰崇尚白色,素有“白衣民族”之称。男子上衣短,裤裆大,戴礼帽。女子穿长裙,边绸缎。朝鲜族素有“礼仪民族”之美称。晚辈不在长辈面前喝酒,或背席而饮,不当着老人面吸烟。老人60岁时,举行花甲仪式,行跪拜礼,载歌载舞,共同祝愿老人健康长寿。节朝鲜族人能歌善舞,被誉为“歌舞民族”,喜爱体育运动,有踢足球、摔跤、压跳板、荡秋千等。

  

满族民俗

吉林是满族的发祥地,四千年前聚居在长白山区。居室具有“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之称。“窗户纸糊在外”是“东北三大怪”之一。饮食喜食猪肉、黏食、豆包、饺子,爱吃“萨其玛”、野果、蜜饯。酸菜、大酱为冬季主要食用菜品。服饰为旗袍、马褂、坎肩,捻襟、扣绊、开叉。男人穿乌拉鞋,女子穿高底或厚底鞋。衣帽上缀有各种佩饰。常见的礼有“请安”和“打千”。

  

 

蒙古族民俗

吉林省蒙古族主要集中在西部白城、松原地区。居室为蒙古包,以当门为上,男人睡左,女人睡右。家长在佛龛前面,客人睡在门边。饮食白食为奶制食品、奶制饮料;红食为肉食品。服饰长袍、腰带、靴子、首饰。蒙古族性格豪放、热情好客。族人平时见面时互递鼻烟壶。婚礼、宴席、庆贺或节日见面时要互送哈达。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是在吉林大地上流传,发展二百多年的地方小戏,有着极其广泛、身后的群众基础,是东北广大城乡观众所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二人转土色土香,一树多枝,表演特点是:唱、扮、舞、说、诀,通俗易懂,不隔语、不隔音,因此人们说它“明白、热闹、对味、开窍”“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二人转是广大东北人民的掌上明珠。

二人转演员多才多艺,由男、女二人一副架演唱,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嫁”“小翻车”等。现在,吉林省各地有很多二人转表演场所,是各地游客来吉林旅游的必到之处。

  

东北大秧歌

亦称“扭大秧歌”,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它原为模仿稻作劳动的一种原始舞蹈,后来成为农闲或年节时间的化妆表演。北方秧歌有两种,一种是绑着高木腿的表演,称为“踩高跷”;一种是在平地扭演的称为“地蹦子”。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着上盛装,摆动彩扇,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或广场尽情扭跳。其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花样翻新,观众陶醉。

  • 少数民族改汉姓的历史价值

    有些家谱载有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材料,包括先祖来源于某个少数民族、本家族的发展、迁徙及其在各朝代中的情况等,这对研究..

    2025-08-16
  • 匈牙利风俗和礼仪

    匈牙利风俗和礼仪一、服饰礼仪在正式社交场合,匈牙利人着装很注意整洁,男子多穿保守式样的西服,也有的穿双排扣西服;女子则多是裙子配上衣,也有的穿款式新颖的连衣裙。在平时,人们穿着较为随便,青年男女穿牛仔服的不少,对衣服的颜色和..

    2025-08-12
  • 东北方言-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方言差异

    东北方言,就是东北的地方话。东北话,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北京官话的地方变体。以北京官话(由北京话和东北话话构成)为中心的北方方言,在近代已经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东北话和北京话一样,同属于北方方言的北京官话,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2025-08-08
  • 少数民族的非常七夕

    “七月香”戏水节场景。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这一天,姑娘们穿针乞巧;这一天,有情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这个浪漫的节日有着别具一格的过法。海南保亭:万人激情嬉水容炜俊文/图 海南保亭七仙广场上载..

    2025-08-05
  • 门巴族起名风俗

    门巴人基于企盼人丁兴旺,对婴儿起名字是相当重视的,总想起一个吉祥美满的名子。婴儿降生后三天,主人拔掉了象征"闲人免进"的忌讳树,请来喇嘛,回答生的日期和时辰,经喇嘛掐算,或说娃儿从天界而来,或说娃儿从龙宫而来,并说这个娃儿是猪..

    2025-07-17
  • 卓尼藏族婚嫁风俗

    在卓尼县洮河沿岸的半农半牧区及农区的藏族青年男女婚姻,虽有自由结合的习惯,但仍然施行着"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制。某家的女子被男家父母看中,愿为儿子娶来作妻时,便请一个女媒人,向女家父母去探询,女家若同意,便再请正式男媒拿着..

    2025-07-17
  • 少数民族锡伯族习俗礼仪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人口约20万,新..

    2025-06-28
  • 河源客家风俗

    客家人一般指原籍汉族,历经五次的大规模南迁,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主要节日: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

    2025-06-26
  • 1976年吉林陨石雨事件,来自外太空46亿年历史行星

    陨石是地球之外的物质脱离轨道坠落在地球上,据统计在每年都会几千颗陨石坠落在地球上,但是人类目前收集到的陨石仅仅..

    2025-06-20
  • 感恩节有什么习俗?感恩节美食风俗简介

    感恩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你知道有什么感恩节在美国有什么庆祝活动吗?关于感恩节的一些习俗,美食,游戏,你清楚吗?一..

    2025-06-14
  • 吉林基督教堂 立根基在人格的磐石上

    吉林基督教堂位于吉林市北京路31号。占地1000多平方米,共两层,并设有地下室,供以保存资料。楼角上镌刻有“立根基在人格的磐石上”十个字的碑文,特别醒目。该教堂是信仰基督教的教徒做礼拜的场所。每逢星期日,信徒们便到教堂听牧师布道、..

    2025-05-29
  • 澳大利亚有哪些特色饮食习惯?澳大利亚饮食风俗简介

    澳大利亚人饮食有那么习俗呢?如果去澳大利亚旅游,肯定要先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食俗。其实澳大利亚人是不喜欢吃辣的,..

    2025-05-25
  • 云南省262万少数民族孩子进校园

    从普米族山寨走出来的学生胡江辉或许没想到,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在云南民族中学的高中学业,还把书一直读到了博士,并成..

    2025-05-16
  •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当时的社会风俗是怎样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春秋战国的服饰的故事。春秋战国距今已有2700多..

    2025-05-11
  • 云南旅游,这些少数民族的禁忌不可不知

    在以神话记忆的历史上,在世代相延的信仰世界中,人们坚信有许多事物,包括日月山川、水火雷电、动物植物,它们或与图腾有关,或与祖先的生活有关,或与万物之神有关,或与事物的某种特征有关,对于它们得恪守严格的禁忌,否则,将导致灾难。..

    2025-04-28
  • 美国二月份节日风俗

    2月18日华盛顿诞辰日(washington'sbirthday)乔治•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和第一任总统而为美国人民永远纪念,其诞辰日2月22日是美国各州的法定假日。1732年2月22日,华盛顿诞生于弗吉尼亚州。早年曾在英国殖民军中服役。1756~63年英法七年..

    2025-04-26
  • 乍得主要节假日与风俗禁忌

    乍得节假日世俗节假日元旦:公历1月1日;国际劳动节:公历5月1日;乍得独立日:公历8月11日,纪念1960年8月11日乍得宣告独立;共和国成立日:公历11月28日,纪念1958年11月28日乍得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乍得自由民主日:..

    2025-04-26
  • 愚人节的传统活动风俗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

    2025-04-26
  • 万圣节糖果有什么地位?万圣节要糖果风俗简介

    万圣节吃什么呢?万圣节当然吃糖果了!万圣节糖果可是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哦!来,万圣节不给糖就捣乱吧!不给糖就捣乱万..

    2025-04-14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到处打仗 少数民族为何没有进攻中原

    很多人都不了解春秋战国和少数民族,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春秋战国时期是非常特殊的时期,甚至造就了百家争..

    2025-04-09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