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清朝剧作家唐英(1682~1756)原创《梅龙镇》以来,京剧舞台上屡演不衰,尤其是马连良、张君秋两位先生赴港演出后,迅即拍成电影,可见,香港艺人和影剧界人士是很有商业眼光的。前几年,罗怀臻同志改编的越剧《梅龙镇》,虽然大部分情节与京剧同名剧目完全不相同,但1992年之初在广西柳州演出后,应观众的要求作了加演。事实说明,皇帝和村姑这类故事,也是戏曲观众所喜爱的。
为什么京剧《梅龙镇》如此受欢迎?因为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和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青年的主导社会心理和需求相符合的;它适合现代中青年的娱乐特点和审美情趣。《梅龙镇》不仅是张普及京剧的王牌,还蕴藏着巨大商机,是块宝藏,值得我们去开掘。
如果说,人们真的把京剧作为艺术商品来经营的话,《梅龙镇》应是中小京剧团的看家剧目和赚钱的买卖,因为生产《梅龙镇》这一品牌的成本是低廉的。演员只需二人,正德帝只要内外两套戏装,李凤姐的戏装也不多,彻未并不复杂,连同文武场四五人,配一辆小面包车就可以“遍打天下”。既可以参加广场演出,又能上山下乡,到部队,去企业巡回演出,培养青年观众。还能到中等以上的家庭唱“堂会”,也不至于影响其演出效果。
《梅龙镇》故事情节简单,对白不难懂,唱腔是易学的二黄四平调加几段西皮流水,不具备京剧演唱功底的普通观众都能学唱。
青年人并不是生来就不喜爱京剧,而是他们没见过,不习惯的缘故。老年京剧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目,名家唱段,一下子摆在习惯于听流行歌曲或习惯于其它娱乐活动的青年面前,他们不是马上能够接受的。这里必须有-个“引路人”先把广大青年引进京剧这高深的艺术殿堂,培养青年人欣赏京剧艺术的习惯和兴趣。这样他们就会喜爱京剧了。
我女儿向来反对京剧,认为它太吵。有一天,我收看电视台播放的京剧《宏碧缘》,她被其中的爱情情节所吸引,聚精会神看了好一会。家里的钟点工,在我看京剧VCD或中央戏剧频道播放的京剧时,起初她都说不好看。她刚来我家时,她老公问这一家做的怎么样?她对老公说,这一家天天看京剧,吵得我头都疼,甚至产生不想再做下去的念头。后来我放VCD《梅龙镇》时,她笑着对我说:“这戏好看。”后来她也喜欢上《桃花村》(郝寿臣改编)、《玉堂春》等剧目了。这样看起来,戏曲爱情戏是青年戏曲观众的“引路人”。在京剧界普及京剧,争取京剧观众,增加票房收入时,千万别忘记这位“引路人”。越剧从农村“的笃”班走向城市,推向全国,靠的是什么?黄梅戏一下子全国闻名,靠的又是什么?还不是男女爱情故事这一“永恒的主题”吗?
提起豫剧,观众会脱口而出“常香玉”;说起黄梅戏,大家会异口同声“严凤英”;而谈起评剧,谁都忘不了“新凤霞”;更别说京剧的“梅尚程荀”……日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启动的“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工程”上,著名戏剧专家..
2025-10-31四十年代初正处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日伪统治下的北京万家墨面,大夜弥天。1941年3月至1942年12月,日伪政权搞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加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水深火热中的沦陷区人民,盼解放,望黎明。许多戏曲艺人以表演艺术为手段,抒发..
2025-10-30京胡,是京剧音乐艺术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剧形成和声腔发展的重要标志。京胡艺术的改革与创新,直接影响到京剧音乐艺术的整体发展,同时,促使京胡从伴奏走向独奏、从民间俗乐走向大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著名指挥家朴东生先生,..
2025-09-18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打,作为戏曲艺术在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凡在剧目中表现敌对双方开兵布阵,战场上厮杀争斗,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与歹徒格斗等情节,都需运用武打的形式来渲..
2025-08-25在传统戏曲艺术中有着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明珠,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失去它们的光泽。但是作为拥有它们的主人并没有完全的认识它们,尤其是从理性的角度,尚待它的主人们进一步的研究、认识……起霸是传统戏曲形体舞蹈的典范,是最具有代表性..
2025-08-02科诨,又称“插科打诨”,是戏曲创作、演出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科诨利用滑稽的语言、动作,把它们穿插于剧情的发展之中,成为古典戏曲构建喜剧性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科诨是一种民族形式,是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的..
2025-07-10艺术结构指的是作家、艺术家根据他对生活的认识,按照艺术形象和主题的要求,对生活材料、人物、事件进行和谐的组合和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结构就没有艺术品的存在。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就是把戏曲结构放在戏曲创作的首要地..
2025-07-10表演艺术与其它艺术的重要区别在于创作材料是演员自身。虽然从舞台戏剧来讲,需要音乐、服装、道具以及舞美、灯光、效果多种物质、技术的配合,但主要的是演员的表演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戏剧“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理论是正确的,尤其是“..
2025-07-10从少儿抓起,让戏曲艺术在少儿时期就打上深深的烙印,这是戏曲发展的最基本的策略。一个人的教育是从少儿开始的,就像四季之春,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从小给少年儿童注入戏曲艺术的细胞,多开展一些少儿戏曲活动,培养戏曲兴趣,拉近与戏曲的距..
2025-07-10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会看到:历史上,许多文学体裁都有一个兴衰过程,比如汉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每一文学体裁的兴盛都有其必然的原因,而巅峰过后的衰落也有其必然的原因。这是历史的规律、艺术的规律。在某种文学体裁衰落后,倘要..
2025-07-10去年9月在浙江海宁召开的“新世纪戏曲论坛”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走向经典,走向民间”。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天的民间已经和以前产生戏曲的民间大相径庭,而且民间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下的农村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它已经城市..
2025-07-10(六)呼吸和挡气保持有关。还有一个问题要讲,就是我们在唱的时候,不但不能在主观上拼命地把气往外送,需要挡气。这还不够,还须要在呼气发声时,保持一种吸气的感觉。这比挡气更积极,不是消极地挡而是往回赶。这是因为人的呼吸是由两组肌肉..
2025-05-31关于“虚实”这对美学范畴的讨论,常见于中国古代的画论中。谈到虚实用笔,通常是指一种艺术手段,及这种手段所带来的相关艺术效果。画家们首先关注的是,在这样一块有限的二维平面内,那些构成艺术品的材料之间如何搭配组合,即艺术家如何处..
2025-05-30因为舞台布景的空白化,它不特别地指定剧中人活动的空间范围。道具的符号化使它们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流动性,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和演员一样上上下下地活动。无布景的虚笔不指定任何地方,也就可以是任何地方。因此在一小块特定的舞台上,便出现..
2025-05-30在绘画中,讲究虚笔与实笔的互作用,讲究二者之间如何搭配组合的技巧,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艺术品在对现实世界的原型进行模写时,如何加以选择,何者用实,何者为虚。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把“虚”与“实”..
2025-05-30在中国戏由中,将角色分为若干类型,名为行当。“净”是出现较早的行当。元人杂剧里就有“净”行,但与现在京剧中的“净”行有很大差异。元人杂剧里的主要角色,是不由“净”来扮演的。如《李逵负荆》杂剧中的李逵就由“末”扮,而在京剧里,..
2025-02-17戏剧梅花奖得主、莆仙戏优秀旦角演员王少媛不久前辞职,离团时字字哽咽:“为了生存,我常年奔波草台。如今年龄愈增,身体愈差,后半辈子生活没有保障,只能另谋生路。”山西晋城市艺校连续几年没法给戏曲专业开课。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2024-09-0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