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画像与普门艺术的兴盛

2025-04-19 08:05历史文化

唐末以后,随着观世音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普门艺术逐渐兴盛起来。姿容温婉、体态秀研的女相观音逐渐取代了威武有须的男相观音。这跟《普门品》中说观音有三十三应化身,可变幻居士妇女、比丘尼、童女、仙女、优婆夷、婆罗门妇女等女相教义有关,而且阴柔的女性比阳刚的男性更容易发挥观世音菩萨慈悲救苦精神的这了特质。 南宋张胜温的《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代表了观音画像早期的面貌。早期的佛画乃至人物画皆采用“左图右史”的构图观念,主尊观音居正中,半跏趺坐于莲座上。主尊的两侧,就是《普门品》经文中的除难观音应现图,左右各有“四难”。如左二的《除水难观音》:梵像卷中,只见观音坐莲花:承瑞云腾空而来。离岸不远处,一叶轻舟正陷于急涛中。舟中有一朱衣者正向观音合十,白衣者对着舟子做出无奈的手势。不远处一条巨龙已浮出水面,喷水降啸。画中观音的高大的身躯衬托出众生的渺小、卑微与无助。观音的头光、宝冠、化云、莲踏,显示其凌驾众生的菩萨“圣格”或者“神格”。 相较之下,明代邢慈静、邵弥、吴彬、陈洪绶等人的观音画像却呈现出另一番面貌。虽然同样取材于《普门品》,观音的某些菩萨特征,诸如发髻的式样、水杯、净瓶、杨柳等持物也按照一脉相承的传统,但在体态上已经一反张胜温式的阳刚高大,流露出明代仕女画中纤纤女子的娴雅清韵,风姿既洒脱又飘逸,纵使菩萨的相貌依旧,却已是凡俗气质。观音崇高圣格的形相,在明代以后,明显地淡化了。明邢慈静,是一位佛门信女,擅画佛像,尤工于观音。她有一幅《普门品》观音大士画轴,描画极为精美。此画轴为描金画观音三十二应身像,画中纯以线条勾勒,称之为“白描”,因以金代墨,又称为“捞金”。画中的观音应身化现,有白衣观音、水月观音、鱼篮欢音等形相。显然,邢氏所本,与《普门品》经义不完全一致,而是带有民俗观音的倾向。 明人邵弥,字僧弥,江苏长州人。他的《莲华大士》像轴,逸笔草草,意趣清奇。画一观音经行莲华池面,面目与手部的轮廓线条,用笔细钩,其余则信手画来,磊磊纵逸。全画醒目处,在于观音的形相,一反传统观音发安坐佛,身披璎珞的菩萨形貌,而以凡俗书生的风采取胜。而画中书生肩上杖头化现一小佛,又透露出持杖者的非凡身份。此画在晚明芸芸的女相观音中,显得别具一格。此画自题亦富于禅机,体现出文人画的意趣。吴彬,晚明最重要的人物画家之一。所画佛像人物,形状奇特,自成一格。他的《鱼篮观音》轴,表现出晚明观音画多样理念的融合。鱼篮观音本起源于民间传说,经典亦有观音度善财的说法。吴彬的这幅《鱼篮观音》与邢慈静所绘观音,同样属于民间信仰的三十三观音。所不同的是,邢氏的观音具有宋人所赞美观音“美目盼兮,彼美人今,西方之人”的风采。而吴彬的观音却无意以随俗的手法来表现绝色美女,画中鱼篮观音,是由善财童子侍立在旁,手提鱼蓝。观音形相非男非女,身材巨硕,容貌威严,透露出内蕴沉静的气质。陈洪绶也是晚明最重要的人物画家之一,画人物花鸟无不精妙,佛画人物尤其能自出新意。他有一幅《莲池应化图》轴,将“西方三圣”(南无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画作声闻罗汉的形相。画中三罗汉容貌威猛奇特,躯干伟岸,线条转折宛若绕指之钢,饶有奇趣,而又不失法度,与吴彬同样以独特风格取胜。这种新的创意,代表了普门艺术与净土艺术别具意义的融合,实际上反映了晚明佛学思想中天台,华严、净土与禅宗混融的倾向。《普门品》已经不再是一宗一派的系统,而普门观音亦成为显教各宗观音美术的总持。 清代的观音绘画以清初女画家陈书《出海大士像》轴为最特异,用笔清隽,墨色醇老,敷色淡雅,秀逸中饶有劲力,不似一般闺阁画之文弱。据陈书自题,画的是观音大士出海。画中观音坐岩石上观望大海,此应取自《普门品》: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此一观音形相,为民间三十三观音之一的“阿缛多罗观音”。此外,清代还有施王仁的《鱼篮观音》、马鸿的《送子观音》皆为观音画像中的精品。 观音画像内涵的多元化,意味着天丝东来的观音信仰,千百年来,经历种种因缘的聚合,擅演变化,终于造就了众生所喜闻乐见的中国式的观音菩萨棗东方女神形象。

  • 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

    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在社交活动中,电话使用频率相当高,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十分重要,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打电话,二是接电话。一、打电话谁打电话,谁就是这次电话交谈的主动行为者,所以要打电话肯定是有目的和原因的,或是告知对方某..

    2025-07-21
  • 白庚延的艺术特点

    白庚延是那种能让你能感受到灵魂的画家。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并力图把整个心灵世界都放进作品中。面对这样的画作,让人很难无动于衷。画面里深厚的精神寄寓和文化内涵,会让你思索、追寻、体味,因一种心灵的沟通而愉悦。弦为之激荡,灵魂受到..

    2025-07-13
  • 方荣翔的唱腔艺术特色

    我自幼喜爱裘盛戎的表演艺术,是裘派引领我走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殿堂,所以对其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和熏陶,又由于自己从小爱好文艺,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所谓艺理相通,因而对裘派艺术乃至花脸艺术的理解,也较一般观众深刻些。但我毕竟不是..

    2025-07-10
  • 麒派艺术浅谈

    歌台花甲气如龙,麒风标一代宗师;今日工农同祝贺,千红万紫拥高峰。这是老戏剧艺术家于伶同志在为周信芳举行舞台演剧60周年纪念活动时所写的长诗中的诗句,从诗句赞誉中确实反映出在60年代初期不论是同行和观众对于“麒派”艺术在思想上、认..

    2025-07-10
  • 禁画德里斯基尔酒店的小女孩画像,致人灵魂脱离肉身

    在美国德州,曾经有一副挂在加尔维拉斯酒店的《伯纳德加尔维斯的肖像》被人们称为是世界十大禁画,实际上在德州的另外..

    2025-07-09
  • 佛塔的来历和佛塔艺术

    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

    2025-07-08
  • 石鲁的艺术世界

    石鲁(原姓冯,名亚珩)祖籍江西景德镇,其高祖因避税迁四川,贩药售棉成为巨商,遂家仁寿县文公镇,成为当地第一大粮户。建冯家大庄园,藏书十余万册。石鲁少时,家庭文化氛围颇佳,这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石鲁一直具有抗争精神,反抗..

    2025-06-23
  • 李方膺的艺术生涯

    南通籍着名画家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置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膺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W,..

    2025-06-23
  • 元代画家吴镇的艺术特点

    由于吴镇以董巨起家,其画中山、石、树、水、房屋、小桥都显得格外宁静、平和,但吴镇有时也着意打破这种气氛,使宁静中增几分动荡,那就是近景大树和山石的表现,特别是三两棵树的表现尤其明显。如果说吴画山、石、水、小桥、屋舍、群树的表..

    2025-06-23
  • 那曲说唱艺人:希望更多人了解格萨尔艺术

    格萨尔说唱艺人现场表演 摄影:王舒格萨尔说唱艺人现场表演 摄影:王舒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尔》也叫《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纳西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

    2025-06-18
  • 宗教与艺术的结合品——“擦擦”

    擦擦—持剑菩萨如同玛尼石遍及西藏各地受到崇拜一样,“擦擦”也遍及西藏各地,受到人们的崇拜。“擦擦”是一种类似于玛尼石,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一,玛尼石是天然的白石,“擦擦”则是人工制品;其二,玛尼石有大有小,“擦擦”则普遍偏小..

    2025-06-18
  • 佚名:佛教艺术与书法艺术

    大法东来,不但造就了中华民族历代大德高僧,也开创了佛教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放眼纵观,寺院的营造,石窟的开凿,丛林的建立……,无不使佛教文化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尤其是书法艺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2025-06-18
  • 新神话《千手观音》即将拍摄

    日前,著名青年女作家练佩鸿新神话小说《千手观音》暨同名30集电视剧剧本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准,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领导小组成员仲呈祥,宗..

    2025-06-17
  • 禁画耶稣画像高强磁力,传闻使工作人员大脑异常震动死亡

    排在世界禁画前三的《禁画耶稣画像》,是至今为止最令人恐惧的杀人武器,因为收藏这幅禁画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因为此画已..

    2025-06-17
  • 三亚南海观音灵异事件,97年观音显灵真实事件

    三亚是我国最火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度假之地。在三亚你会看见,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个旅游城市..

    2025-06-06
  • 沈心海的艺术生涯

    上世纪三十年代沈为画坛耄耋,画名遍海内,年近九十,腰脚仍健,食不厌粗,能步行三十里不倦,自云生平不晏起,清晨必散步庭园中,赏玩花木一二小时,而后进餐冶事。境无顺逆,均淡然处之。每月,沈心海还集合同道中人,有品花会雅集,来者例..

    2025-06-02
  • 于永茂艺术履历

    于永茂自幼喜画,七十年代师从画家王明明,专攻人物画,期间多受刘凌沧、郭慕熙老师的指导;八十年代中期转研习山水画,在植根于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并多次求教于白雪石、何海霞、李可染等诸前辈大师,九十年代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从而在..

    2025-06-02
  • 张仃参加国际艺术交流会

    新中国成立后,张仃担任了一系列国家大型国际博览会和专题展览会的总体设计师,在国际交流中,为中国人挣足了面子。1952年,德国莱比锡举办国际博览会,张仃出任中国馆的总设计师。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偏爱黑色,就向设计组交代:绝对不许张仃用..

    2025-06-02
  • 满维起艺术履历

    满维起(1954―),男,1954年生于天津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其作品曾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日本、韩国重要领导人,曾获..

    2025-06-01
  • 陈克永艺术履历

    陈克永,山水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3年生于北京市平谷县,197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1986年创作的《山河颂》,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88年参加首届美术大奖赛,作品《山泉》获二等奖。1988年参加中日美术作品交流展..

    2025-06-0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