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古龙,也谈我的京剧情缘

2025-03-08 08:05历史文化
那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并不是很久,但为什么生命中总是有那么遥远的记忆。古龙兄使我又开始回忆。
小时候,只不过是一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嬉戏而已,我记得,在70年代,那时在上海,还是非常的穷困,虽然很多上海人到外地还希望找到自己的那种煞有介事的优越感,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已经懂得生活的艰难,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希望看见这种状况。
记忆的悠远和不清晰使我无法说这是否是真实的,但在我小小的记忆中,在夏天烈日的曝晒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在哥哥的帮助下,洗完澡,和一帮小朋友一起玩耍,只是隐隐约约的记得,在凉爽的风下面,那些悠闲的老人用收音机在听京剧。我记得,在70年代就听过《武家坡》,当时,我妈妈在学英语,其实只是她们摆脱无聊的生活罢了,但这种记忆对我来说是太强烈了,也许当时根本就没有,但为什么在90年代初,我听周信芳的戏会那么的入迷。
记忆会骗人的,在我长大后才懂得这可能就是一种遥远的梦想。在我小的时候,亲眼看到“工宣队”是如何整老师的,我的邻居就把他收来的弹弓送给我,后来他生脑癌死了,死得时候非常凄凉,他的妻子已经不想在管他了,我当时还不懂,只是一种单纯的感情而已,他姓仇,死于1978年、我那时并不懂死亡,只不过大了以后才感到蓦然的悲哀。
冬天,那时上海还有雪,现在没有了,我以为上海人已经丧失了他们的记忆,上海曾经是京剧的半壁江山,但上海更是一个名利场所,但为什么偏偏有这么多人喜欢在上海消耗自己,这本身就有问题。
艺术和商业在近代是联系在一起的,近代艺术无法再寻找它纯粹的语言,我并不懂京剧,不是谦虚,我以为,只有用生命去追寻艺术,它才能让你看到一丝光茫。我不是过来之人,但再也没有发现艺人们为了艺术在作努力。艺人的本质是处于流浪状态的,像西方的“游吟诗人”一样,唱京剧的人不一定是艺术家,可能有人会反对我。
我感觉我有权利说这种话,虽然我不是学京剧出生,但我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因为你不能否认一个有情感的人会对艺术麻木。
那些日子都已经过去了,70年代是一个无知的孩子在烈日下瞪着眼睛看着大人们百无聊赖的活着,那些记忆使我伤感,因为自己当时在新村里玩耍的时候,并不知道大人们是如何想的。在一个普遍不知道活着之外还有其他东西的时代,就不要奢望艺术。
现在,它是否有回来了呢?带着我们复苏的记忆,我以为还没有,我们早已丧失了那种精致的口味。
艺术不是科学,人文精神的丧失,艺术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将生在何方。
小时候的记忆使我还是喜欢《武家坡》,但已不再是一个孩子在青石板上看着夕阳坠落时的那种纯粹的感觉,有人会分析其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的一个朋友就和我说过。当然,她只是基于女性立场上说得话,但我只是喜欢里面的唱腔,而不是道理,人并非不懂道理,但道理不是艺术。
  • 婚恋情缘应期的命理初析

    婚恋情缘是一个正常人的基本需求,是人们精神情感和生理的本能。当然,情感、恋爱与婚姻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分的。情感是..

    2025-07-04
  • 汪曾祺与文革京剧

    一九六○年初秋,在张家口农科所劳动两年的汪曾祺摘掉了右派帽子,单位作了如下鉴定意见:“(汪)有决心放弃反动立场,自觉向人民低头认罪,思想上基本解决问题,表现心服口服。”北京的原单位民间文艺研究会没有回收之意,汪曾棋在等待一年的..

    2025-06-21
  • 京剧欣赏三题

    一、舞台魅力源于人物刻画戏曲演员不管演什么戏,中心任务是演好剧中的角色。通过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艺术人物,来体现主题,传达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尽管演员有“本色”与“非本色”之分,对于剧中人物,都只不过是创作手段,也可以说是“物..

    2025-06-21
  • 一个16岁中学生的心里话:京剧京剧我爱你

    我今年16岁,是北京景山中学学生。听戏可谓我人生中最大的幸事。尽管我还有点小。尽管今日戏曲已无当年的气派和辉煌,人心思变,西风东渐。可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从前我以为我仅是喜欢梅派唱腔的端丽,程派唱腔的古风,可后来才意识到其..

    2025-05-31
  • 京剧杂论二三

    (1)央视戏曲频道印象广告过多,节目前面的引子太长。各个栏目的自我宣传版本多而频繁,翻来复去。戏剧完整播放的太少。尤其是教唱或者教身段的节目,节目的引子太长太热闹,不知何为主体。花里胡哨的成分太多了,就如同包装很大,花纸一层..

    2025-05-31
  • 学唱京剧之感想点滴

    在下自幼喜爱京剧,现今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已有二十年,但仍旧时时忘不了国剧京戏。近期每上网必看《中国京剧论坛》,但苦于无法打中文,故一直未能与戏迷网友们进行交流。近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可输入中文的软件,欣喜若狂,故也想打几句来..

    2025-05-31
  • 京剧音乐和声腔术语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05-31
  • 京剧服装-长袍类

    京剧长袍类,也可以叫袍服类的服装,包括蟒,帔,褶子,开氅,箭衣,以至斗篷,长背心,旗袍等。其中主要的还是蟒,帔,褶子和开氅。先说蟒,现在有的人因为蟒字不好理解或不太好看,就写成了莽。这两个字都可以用,书上都见过。为什么叫作蟒..

    2025-05-31
  • 京剧服装-铠甲类

    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有专用名词,叫做靠。演员穿上这身铠甲,也有个专用名称,叫作披靠,或叫扎靠,就是把铠甲披在身上或系在身上,生活中的铠甲一般是用皮革或铁叶子做成的。每副铁甲大约有四、五十斤重,穿在身上沉重冰..

    2025-05-31
  • 京剧服装-靴鞋类

    靴鞋类是服装里的第五大类,只有靴鞋两种。靴子主要是厚底的官靴。男性角色用的比较多。什么叫官靴呢?靴筒子比较长,用青缎子做成的,靴子底大约有二寸到四寸厚,并刷成了白色。在生活里没有这样厚底的鞋。在舞台上靴底加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2025-05-31
  • 京剧男旦漫议

    从150多年来京剧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男旦一直是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历史现象。从同、光十三绝中的梅巧玲算起,就有余紫云、梅竹芬、朱莲芬、陈德霖、路三宝、王瑶卿、阎岚秋、冯子和、赵君玉、徐碧云、朱琴心、时小福、赵桐栅、于连泉,黄桂秋..

    2025-05-30
  • 京剧概述 Peking Opera

    京剧本来是一种地方性的戏剧表演形式,由于它传遍中国大江南北,深受群众欢迎与喜爱,所以就慢慢演变成了代表中国艺术特色的全国性戏剧。大约在200多年前,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南巡时,对地方上的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

    2025-05-30
  • 弃而不舍的追求??新疆库尔勒市京剧票房的历史和现状

    库尔勒市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蒙、汉、维、回等多民族集居的边疆县级市,也是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领导机关所在地,更是新疆军垦事业开发的起点。早在一九四九年新疆刚刚解放,成建制的解放军部队风尘仆仆地来到..

    2025-05-30
  • 京剧行当 Role of Sheng

    京剧行当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生行..

    2025-05-30
  • 泛谈:传统京剧剧本构成及其它……

    编剧是现代一个独成体系知识专业。本不是可作“泛谈”的话题,思考良久,从事演员这个行业,必然较长时间接触剧本,我也只有站在演员的角度从分析角色的认识里,谈谈传统京剧剧本的构成。诸位;“草船已到江心”有不同意见尽可万见(箭)齐发..

    2025-05-30
  • 京剧历史 History of Peking Opera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

    2025-05-29
  • 京剧脸谱 Facial Design

    京剧脸谱京剧脸谱脸谱是京剧的一种表演手段,脸谱历史很悠久。脸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上常常形容人的脸色的变化,比如说:吓得煞白,臊得通红,晒得漆黑,生病的人形容脸色蜡黄等等。脸谱就是把这种夸张的说法,再用夸张的手法画在脸上。用来描..

    2025-05-29
  • 京剧行当的划分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

    2025-05-11
  • 陕西是京剧主调声腔的发源地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精华与典范,世人誉称东方艺术瑰宝。与之同类同源约四、五十个称为“皮黄”腔系的剧种,分布在川、粤、徽、鄂、湘等约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在中国戏曲史典籍和教科书中,对于京剧的产源及促成“皮黄”剧种声腔的形成,多数..

    2025-05-11
  • 京剧名家美食轶事

    京剧大师梅兰芳生活一向极有规律,喜欢清淡的饮食。平时爱吃北京风味菜肴,如爆三样、麻豆腐、熬白菜、卤肉丸子等。他做菜讲究精致,尝过其烹制的狮子头、八宝鸭、咖喱鸡等菜的人,无不称其手艺不俗。梅兰芳很节制饮食,从不过量。每顿饭后必..

    2025-05-1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