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御福酒的由来

2025-02-28 08:18历史文化

 《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酒是效果最好的药,酒还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疗效。酒与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远古时代,酒就是一种药,古人酿酒目的之一是作药用的。可见古代酒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药,往往因味苦而难于被人们主动经常服用,但酒却是庆典欢场、佳肴佐餐的必备饮品,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的苦味的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丰富了酒的品种。

用中药材炮制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内经素问》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就是治病的药酒。将药物配入酒中炮制成药酒,经常饮用,既强身健体、又滋补养生,尽享欢愉、乐在其中,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饮膳正要》是我国的第一部营养专著,其中就收录了数十种醪醴良方。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的进步,祖国的医药学、养生学也有了新的发展。 

百御福酒在弘扬醪醴文化、传承滋补理念、整理古代秘方、创新炮制技术、发展养生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成就!

百御福酒对酒进行了改革:不变其质变其性。不变其『度数、辛辣、烈性、刺激、活血、兴奋』之酒质;变其『伤肝、伤记忆、败品行、失德性、伤人身体』之酒性,把酒精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传说 相传几百年前,世世代代在东海之滨繁衍生息的百姓都以打鱼为生,个个都是好酒量,家家都会酿酒,户户都存着几坛好酒。

赵家圈庄主赵员外五十多岁,苦心经营酒坊数家,独生女儿赵彩娥,长得如花似玉,待字闺中,四乡八村前来说媒的可谓踏破门槛,均被赵员外婉言谢绝。

一天,赵家大门上贴了一张红纸,上有赵员外亲笔所书:“家家爱酒吾爱酒,玉液琼浆何处求?何君助我佳酿造,彩蛾与之共白头。”赵员外面对众多媒婆东也不是、西也不成。原来他要招个“酒师傅”为乘龙快婿!

赵家酒坊的雇工海虎,立志酿出美酒,他爬山涉水、不辞辛苦、转辗去了贵州茅台镇、山西杏花村、安徽毫州、四川锦竹屯等地,学得了茅台、五粮液、汾酒、剑南春、古井贡酒等中华名酒的酿酒真谛,回家后,他博采众长、开始酿酒。若干天后,只见酒甑旁白雾缭绕,甑内香气四溢,美酒即将酿成。 

金大财主的儿子金虎早已垂涎彩蛾花容月貌,虽然几次碰壁,仍依仗万贯家财,日夜做着东山再起、娶回佳人的美梦,眼见美梦即将破灭,他带着两个家人,偷偷爬上东海大堤,在堤上挖了个大口子,顿时,汹涌海水咆哮而入,堤内一片汪洋。

倔强的海虎没有气馁,他和乡亲们重起炉灶,再造佳酿。而酿出的酒却又苦又涩。再试,又败,他屡败屡试,屡试屡败,心力交瘁的海虎终于累昏在酒甑旁……恍惚中,一位白发长者和蔼的对他说:“孩子,别试了,这里的水已被海水侵袭,再也不能酿酒了。”海虎又与乡亲们一连打了十几口井,井水都是又苦又涩,根本无法酿酒!

海虎带着无比的遗憾,跳进了滚滚大海……正巧蓬莱八仙各显神通漂过东海,见状立即将他救起。众仙知道原委后都很感动,铁拐李说:“孩子,你一心想酿好酒,历尽千辛万苦,一定会心想事成的。”说完,他将手中拐杖向远方扔去,只见一道金光伴着拐杖呼啸而去,不偏不倚,落在赵家酒坊的大院里,拐杖大地上轻轻一点,地面上立即出现一口石井,汩汩井水清澈透明。

海虎谢别众仙回到家里,汲出井水一尝,甜香可口,即用此水酿酒,几天后,酒甑旁又一次白雾缭绕,甑内溢出的香味比以前更诱人。神仙相助打井、海虎再造佳酿的矿事随着扑鼻香气又一次传到千家万户,金虎岂肯罢休,他又一次带着家人窜上大堤重操伎俩,这一切那里躲得过八仙的眼睛,只见何仙姑手中佛尘轻轻一挥,一个大浪将三个坏蛋一下子卷进汪洋大海之中。

几天以后,海虎酿的美酒终于出甑了!只见酒质清澈透明、窖香浓郁,赵员外率众人一尝:入口绵甜爽净、回味无穷。当即脱口成章:“海虎酿洒壮志酬,绝处逢生神仙救,此井应是神仙井,佳酿定谓神仙酒。”众人拍手叫好。又挑了个黄道吉日,将彩娥许配海虎,同时请全村百姓畅饮神仙酒。据说彩蛾海虎郎才女貌,百般恩爱,一共生了十个儿女,赵家人丁兴旺、延续至今……

后来,神仙酒的后人又在神仙酒中加入了治病救人的良药,这就是百御福酒的由来。

  • 鸳鸯戏楼的历史由来是什么?鸳鸯戏楼建筑结构

    双面戏楼,建于清雍正四年。因两台共用一顶,故称“鸳鸯戏楼”。戏楼为正方形,卷棚顶,砖木石结构,中间有带槽的石柱..

    2025-07-07
  • 佤族木鼓的历史由来是什么?佤族木鼓样式简介

    木鼓,是佤、高山、苗、侗等族敲击体鸣乐器。历史久远,形制古朴、发音低沉,应用广泛。流行于云南、贵州、台湾等地。..

    2025-07-06
  • 寿司的由来

    现在,你在路上都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寿司店,寿司也成为很多人最爱的美食之一,那么寿司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有寿司..

    2025-07-04
  • 甜品糖不甩的由来

    现在在很多甜品店,都能看到糖不甩。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汤圆的孪生兄弟,具备了多种美味中式点心的基本要素,如糯米..

    2025-07-03
  • 藏族笛子的由来

    藏族人都爱吹笛子:牧羊人爱吹笛子,流浪的人爱吹笛子,出家的喇嘛也爱吹笛子。为什么人人都爱吹笛子呢?有这么一段故事:很久以前,藏王朗达玛统治西藏的时候,苦差役像石块一样压得人们透不过气来。瘟疫、山洪、风暴,接二连三侵袭着人民。..

    2025-06-25
  • 4月1日愚人节的由来_万年历

    导读:4月1日愚人节即将到来,这是个谎言的节日,所有的事实和假设都看起来那么可疑。你听到“开会了”,或“我请你吃饭”,甚至“我爱你”,都要将信将疑地问一句,是真的吗?那么4月1日愚人节的由来是什么?据说,愚人节起源于一个很有名的希..

    2025-06-23
  • 美食蒸笼粉鱼的由来是什么?蒸笼粉鱼的典故

    兴国县的蒸笼粉鱼是一道客家的家常菜,那么为何会有四星望月这个名字呢?原来这是毛泽东钦点的名菜。一起来听听它的美..

    2025-06-14
  • 四川麻辣烫的由来是什么?四川麻辣烫起源简介

    如今,四川麻辣烫十分有名气,那么四川麻辣烫又是怎么来的呢?四川麻辣烫有什么美食典故呢?原来,是纤夫创造了四川麻辣..

    2025-06-13
  • 乾隆与“连襟鱼翅”的故事是什么?连襟鱼翅的由来简介

    连襟,胶东地区姐妹的丈夫间之称谓。传说乾隆年间,一饭店高姓老板,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了本饭庄两位厨艺高超..

    2025-05-24
  • 过生日吃寿面的由来是什么?过生日吃寿面的习俗简介

    唐明皇即位之后,渐渐冷落原来患难之妻王皇后,有一天,王皇后对唐明皇说:ldquo;三郎,你忘了当年我脱下新做的紫色背..

    2025-05-24
  • 立子杀母的由来是哪里?第一个被杀的是谁?

    钩弋夫人赵氏是汉武帝刘彻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传说赵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

    2025-05-18
  • 历史上三宫六院和七十二嫔妃是什么由来?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指什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我们通常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2025-05-15
  • 扈三娘的绰号为什么叫一丈青:水浒传扈三娘绰号由来

    水浒传中的人物基本都有绰号,就连少有的几位女性也都有绰号,其中深受大家喜欢的,也可以说是水浒传中最美的女人就是..

    2025-05-05
  • 春分的由来

    1、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的“分”字标示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历书中说“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

    2025-05-04
  • 五毒月的由来简介_万年历

    导读:农历5月为一年中的毒月,端午节这天为一年中最毒。端午五月初五,《奉天通志》上说:“二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那么,五毒月是真的吗?五毒月的由来是什么?岁万年历小编来看看五毒月的由来简介吧。五毒月的由来简介“五毒月”..

    2025-04-23
  • 皮蛋是怎么制成的?皮蛋由来简介

    最初的皮蛋是怎么制成的呢?其实这在明朝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小故事呢,一起来听听看吧!最初的皮蛋是怎样制成的?说起来..

    2025-04-15
  • 徽州臭鳜鱼有什么典故?徽州臭鳜鱼由来简介

    徽州臭鳜鱼,自是一道名菜。唐朝诗人张志和曾有佳句ldquo;桃花流水鳜鱼肥rdquo;,那么下面小编就为你讲述徽州臭鳜鱼的..

    2025-04-14
  • 厦门春饼有什么美食典故?厦门春饼由来简介

    你有吃过厦门的春饼吗?厦门的春饼别具特色,原料和配料也十分丰富复杂,下面一起来听听厦门春饼的典故吧!闽南一带的春..

    2025-04-14
  • 春节的由来和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

    2025-04-03
  • 小年的由来

    小年一般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由于各地不同的风俗,小年的节日时间也不尽相同。小年意味着人们要开始为过年准备年货了,同时要彻底的扫尘,除旧迎新。2012年1月16日,农历12月23日,星期三为2012年小年。小年的由来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是中..

    2025-03-13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